-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小龍蝦“五月瘟”防控策略解析
五月份,小龍蝦養殖池塘常出現大規模發病與死亡現象,常規防治手段效果有限,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這一現象被稱為“五月瘟”或“五月魔咒”。其根源雖以白斑病毒為主,但實為多因素交織的復雜綜合征。以下是對“五月瘟”成因的深入分析及科學防控措施的總結。
一、“五月瘟”成因分析
白斑病毒為核心病原
白斑病毒在22-28℃水溫下活躍,低于20℃或高于30℃時病情趨于緩解。小龍蝦在嚴重缺氧、腸炎或肝臟功能不佳時易繼發感染,健康蝦攝食病蝦是重要傳播方式,也是五月放苗失敗率高的主要原因。
腸炎與細菌感染加劇死亡
表現為頭胸甲積水、空腸并發藍。小龍蝦攝食腐敗稻草、青苔或過量飼料時易發,底泥中病菌多及飽食后缺氧也是誘因。
肝臟功能不良導致死亡增加
肝臟是小龍蝦的消化與解毒器官,正常呈橘黃色。肝臟功能受損(顏色變白或暗淡)時,小龍蝦抗應激、抗低氧、抗逆及抗病能力減弱,死亡率上升。
缺氧引發大量死亡
缺氧可誘發病毒病、細菌性腸炎等,嚴重時導致泛塘。缺氧加劇時,病害往往接踵而至。
藻毒素加劇死亡
藍藻及鞭毛藻類(如裸藻)老化死亡時釋放的毒素對小龍蝦危害顯著。
二、“五月瘟”防控措施
1、強化底質改良
2、保肝護腸,增強抗應激能力
3、缺氧時及時改底增氧
4、控制弧菌滋生
5、培養有益藻類
6、其他注意事項
健康蝦攝食病蝦是重要傳播途徑,發病時不宜停料或減料,可用黃豆、玉米等粗糧替代部分商品料。發病期間堅持起捕出售,既增加收入又降低養殖密度,有利于防病及提高蝦的規格。
聲明:文章來源于漁飛魚水產
上一篇:水質不穩定和不良藻相,多是缺乏“碳源”!
下一篇:詳解蝦青素在水產養殖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