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福利视频在线|免费看黄色app|精疲力竭1978|中国av在线免费观看|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毛豆

English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電話:020-31025260 
傳真:020-89232023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大觀園街8號202
  • 處方實例
對蝦健康養殖成功模式推介

  近兩年對蝦養殖病害嚴重,養殖成功率很低,在過去的2012年,我國除遼寧營口地區外,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天津等地對蝦養殖都遭遇到了對蝦養殖業的冬天。大家都在思考,選擇一個合理的養殖模式,是養殖成功的必經之路。以下養殖模式在2012年成功率達到80%,適用于中低密度的低鹽度養殖,養殖80天其總產量基本達到800-1000斤每畝,規格在25-35只每斤,在65天左右輪捕一次,規格在35只左右每斤,輪捕量在每畝300斤左右;也適用于高密度的高鹽度養殖,養殖90天其總產量在2500-4000斤每畝,規格在25-35只每斤,現總結如下,僅供參考。

1、清塘進水處理

   排干塘水,暴曬5-7天,高位池要清洗干凈后再暴曬。進水達到1.5米左右,進水袋要求兩層120目或過濾水。進完水后,在下午天黑前用30%三氯異氰尿酸粉每畝(水深1.5米)5-8斤或者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清除水體中的各種有害藻類、有害菌、病毒;第二天使用硫酸銅每畝(水深1.5米)1-2斤,清除水體中的各種有害藻類、寄生蟲;靜置三天后,打開全塘增氧機曝氣一天后,開始進行水體生物餌料培育。水體經過消毒殺蟲處理后較易培育出對蝦所需的各種生物餌料,且維持時間較長,這是養殖前期的對蝦蝦苗養殖順利的關鍵。


2、肥水放苗

   第一次肥水遵循重肥濃水的方式,每畝選用“速效肥水膏”2-4斤+“速效肥水王”2-4斤+“硅藻源”2斤,高鹽度海水適當加量,達到一次肥出漂亮的水色,如需培育出茶色水,適當增加“速效肥水膏”的用量,并且每畝添加硅酸鹽2斤(或者硅藻源2斤)。這樣培育出的水體營養豐富,生物餌料充足,且穩定持久。肥水3-5天后可以投放蝦苗,低鹽度水體的投放3-5萬尾,中高鹽度的投放8-15萬尾。

3、前25天苗期的管理

   放苗一小時后投喂餌料,以10萬尾苗一斤餌料開始投喂,以后每天增加0.2斤,例如第一天每餐投喂1斤餌料,第二天每餐投喂1.2斤餌料,以此遞增;一代苗適當增量、土苗適當減量,前五天每天投喂2餐,五天后投喂3餐。

   餌料經過“腸胃舒”或“超濃縮活菌寶”發酵12小時后投喂,以防過量的餌料在水底霉變污染塘底,且可以提高餌料的利用率;發酵方法:每10斤料使用“腸胃舒”或“超濃縮活菌寶”一瓶加適量水發酵12小時。充足的人工餌料是保證對蝦健康快速成長的秘訣。正常情況下,在放苗25天后可用餌料臺測試投料量,并以測試餌料量作為投料量的基準。

   在放苗12-14天這2天內進行蝦苗病害預防,每畝使用“蛋氨酸碘”50ML+“聚維酮碘”250ML+“本草神露”1000ML均勻混合后全塘潑灑,以預防苗期紅須紅尾、空腸空胃的癥狀,在放苗25天后重復使用一次。在放苗后16天左右內服“氟苯尼考”+“蝦必康”三餐,每天一次,連喂三天,預防苗期弧菌感染,每斤餌料拌藥5克,在拌藥期間停止餌料的發酵程序。

   一般在放苗8天左右水色開始變淡,馬上開始追肥,使用“氨基酸調水王”+“硅藻源”進行追肥,根據水色的淡濃適當調整用量;在放苗16天左右再追肥一次。

425天至50天的養殖管理

A、首先開始投料轉變成每日4餐,嚴格控制在1.5個小時內食完作為投餌量的基準,這是保證水體氨氮不超標的必要條件。所有投喂的飼料均經過“腸胃舒”或“超濃縮活菌寶”發酵,并添加“黑金素”+高穩VC”,這可以保障對蝦健康豐滿,在水體消毒和內服抗生素時除外。

B、增加水體增氧量,放苗在3-5萬尾每畝密度的每1.5畝使用1.5KW增氧機一臺,放苗在8-15萬尾每畝密度的每1畝使用1.8KW增氧機一臺,全天24小時不間斷開機,一代苗適當增加增氧量,這是對蝦養殖成功的保障,也是對蝦快速生長的基礎。

C、每10天左右進行水體消毒,使用顆粒型的二氧化氯或者溴氯海因,或者用“多效保底安”每畝1斤,并同時內服“蝦必康”或“白濁紅體康”+“恩諾沙星”,連喂三天,每天一餐。

D、適當的添換水,添換水有助于水體的更新,提高養殖水體的生產力,是養殖產量的有力保障。低鹽度中低密度養殖情況下,應當適當謹慎添換水,每次加水量不能超過總水體的二十分之一,以防刺激對蝦大量蛻殼造成的應激性軟殼,在加水后,使用“鈣能99”或者“速補鈣鎂磷”+“底改王”增加對蝦的硬殼度和壓制因水溫驟變引起的泛底,并在夜間使用“水產應激靈”+“增效葡萄糖”,提高對蝦的抗應激能力。在高鹽度高密度養殖情況下,每次添換水量不能少于整個水體的十分之一,處理方法同上,一旦對蝦適應了水體更換的模式,每次添換水不能少于整個水體的五分之一。

E、日常水質和病害監控,定期檢測各個水質指標和病害監控是養殖成功的利器,眾所周知,一旦對蝦發病,救治的可能性很低,防范于未然,是每個養殖戶必須具備的先進性理念。每三天檢測水體的溶氧、氨氮、亞硝酸鹽、PH值,每五天檢測水體的總硬度、總堿度,每十天檢測水體的總弧菌量、對蝦白斑病、對蝦桃拉病毒。一旦發現水體指標不合格或對蝦攜帶病毒要及時處理。

550天后的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是水體溶氧、亞硝酸鹽、水體有機質等問題。適當增加水體增氧機的數量,增長開氧機的時間,定期、及時使用“過氧化鈣”“氧醫生”“粒粒氧”等處理水體氧債,注意檢測水質指標,多觀察水體藻類的老化情況,水體的粘稠度,及時處理。

 常見水質調控問題:

(1)氨氮的調控:一般情況下,沒有中間排污功能的蝦塘每畝使用蝦料在25-30包左右時水體開始出現氨氮;有中間排污功能的蝦塘每天堅持排污的情況下每畝使用蝦料40-50包左右時水體開始出現氨氮;隨著投料量的增加,氨氮會急劇上升。我們必須有預見性的處理氨氮。

處理方案:

A. 增加換水量,使水體及時得到更新。

B. 在氨氮剛出現時用氧化性產品如“氧醫生”、“過氧化鈣”、“二氧化氯”處理水體,為水體培育藻類做好準備。

C. 使用“水底凈828”或“底改王”+“解毒護水王”促使塘底累計的氨氮釋放后,可用“復合光和細菌”或“EM菌王”+“硅藻源”培育新鮮的藻類吸收水體中的氨氮,隔天再重復上述處理方法。一般情況下3-5天后氨氮就會降下來。

D.如果氨氮已經超標,必須先解毒,常用“解毒護水王”或“強效綠威”+“增效葡萄糖”,同時使用“顆粒水底凈808

E.飼料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可以通過飼料發酵的方法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留在水體氮,也可以向水體中增加大量的碳元素來中和氮元素,如可經常使用“硅藻源”“增效葡萄糖”等能緩解水體中的氨氮。

(2)亞硝酸鹽的調控:一般情況下在氨氮出現3-5天后水體開始轉化成亞硝酸鹽,如果氨氮處理及時,亞硝酸鹽不會急劇上升,氨氮的處理是解決亞硝酸鹽的基礎。

A.如果亞硝酸鹽超標,首先應該對水體進行解毒,使用“氧醫生”或“過氧化鈣”+“硝必克”,接著排掉塘水20%左右。低鹽度養殖區應接著補充海水或使用海鹽。

B.增加水體溶氧量,使用“過氧化鈣”或“粒粒氧”使水體溶氧充足,這樣能保證在水體高亞硝酸鹽情況下對蝦健康。

C.使用“氧醫生”+“硝必克”降解水體中的亞硝酸鹽。一般情況下隔天再使用一次。

D.在亞硝酸鹽下降的同時可以適當補充新水使水深恢復原位。

(3)水體過黏過濃的調控:一般情況下,高密度養殖中后期都會出現水體過黏過濃的情況,這對水體的載氧量、對蝦的攝食量和健康生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可以先使用“水底凈828”或者“底改王”控制水體的有機質濃度;接著使用“氧醫生”打破水體表面張力,使水體形成立體通道;接著使用“多效保底安”+“顆粒水底凈”或者“池底清”緩解底部壓力,把塘底有害物質中和掉;最后使用瘦水型的“硝凈”或者“超濃縮活菌寶”來調節水質。

6、對蝦常見的病害及處理

(一)頭胸甲白斑癥

1. 細菌性白斑:

癥狀:病蝦頭胸甲剝離后下面還有一層新的頭胸甲為鑒別標準,且腸胃道內有食物。

流行情況:一般是沒經過處理的水體直接放苗后常見癥狀,土塘較多,多數在4-5cm的蝦苗和后期底部腐化常見。病原為副溶血弧菌感染造成。

病因分析:養殖塘底部污染嚴重,大雨后的水體各種水質指標驟變引起。

防治方案:前期使用“本草神露”+“氧醫生”對水體進行消毒, 并內服“氟苯尼考”+“蝦必康”,連用3-5天,每天使用一次;后期首先使用“多效保底安”+“特效底改”或“顆粒水底凈808”對蝦塘底部進行去污處理,連用兩天,每天一次,并內服“恩諾殺星”+“白濁紅體康”,連用3-5天,每天一次。

2. 應激性白斑:

癥狀:頭胸甲有極少量的白斑,在水體穩定的條件下雨后3-5天就可以慢慢恢復。

流行情況:一般是下雨過后苗期常出現的情況,并伴隨有空腸空胃少量蝦游水面的情況,土塘常見。

病因分析:雨水過多入塘造成水體的溫度、ph值、鹽度、有害菌等驟變引起。

防治方案:在下大雨前加深水位,達1.5米以上水深,并進行水體消毒,可用見效快時效短的“二氧化氯”進行水體消毒,以此避免水體中有害菌在雨后大量繁殖;雨停后及時使用“氧醫生”打破水體分層,使塘底保持有氧通道,避免塘底短時缺氧;同時使用“過氧化鈣”全塘潑灑,以穩定水體水質指標的驟變。一般應激性白斑頭胸甲有極少量的白斑,在水體穩定的條件下雨后3-5天就可以慢慢恢復。

3. 病毒性白斑:

癥狀:其發病特點一般以當個塘體的大規格蝦先出現病癥,發病初期在天黑前和早晨有少量的蝦游緩慢水面,撈起病蝦檢查頭胸甲出現大量白斑,體節后幾段的甲殼也有大量白斑,且均較易剝離,甲殼均感覺很厚,表面常常黏有污物,有好久沒蛻殼的感覺,蝦攝食量會突然減少,直至基本不吃料。急性感染引起蝦攝食量驟降。頭胸甲與腹節甲殼易于被揭開而不粘 著真皮(即所謂的殼易剝離),并在甲殼上可見到明顯的白斑,有些感染白斑綜合癥桿狀病毒復合體的病蝦也顯示出通體淡紅色或紅棕色(尤其在南美白對蝦的發病中尤為體現),這可能是由于表皮色素細胞擴散所致。此類病毒復合體的毒力較強,從出現癥狀到死亡只有3-5天的時間,甚至更短。此病的感染率較高,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蝦得病,甚至死亡。可以通過電鏡觀察、基因核酸探針等方法快速診斷。

病因分析:

A.苗種質量較差。

B.養殖塘本身長期的病毒細菌積累,這是主要病因。

C.飼料中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毒素造成。

診斷方案:一般以預防為主,出現病癥,很難挽救。選用優良的苗種是預防白斑病毒的重要手段。在苗期使用“蛋氨酸碘”+“聚維酮碘”+“本草神露”進行預防。如果上造蝦出現過白斑病毒的塘要著重處理,首先要干塘暴曬10-15天,進少量水濕潤塘底后使用漂白粉每畝100斤左右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10包進行塘底消毒,三天后進水。

(二)對蝦紅體癥

1. 軟殼紅體:

癥狀:苗期一直加不上料,蝦苗生長速度較慢,蝦苗體表出現很多黑點,嚴重時出現游水,體色明顯偏紅(較硬殼紅體顏色深),蝦殼很軟,整塘蝦的活力明顯較弱(包括表面生看起來很健康的蝦苗)。

流行情況:在三四月份低溫季節苗期易出現。

病因分析:在早造放苗時水溫基本在18-25℃,水體藻類較難培養,水體中的浮游動植物較少,造成天然餌料極少,水溫較低造成蝦苗基本不攝食人工餌料,到蝦苗長到3-4cm一般都要40天左右。由于蝦苗的營養缺乏造成體質較差,且蛻殼周期延長,從而引起寄生蟲病害,造成不正常蛻殼(蛻殼過程延長、蛻殼不完整)和蛻殼后難恢復。

防治方案:放苗前要暴曬塘底,肥水前水體要徹底消毒,以便于保證肥水時藻類穩定純化;肥水時盡量用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并注意觀察水色及時追肥,以保證水體長期的生物量。前期投喂的餌料可使用“腸胃舒”或“超濃縮活菌寶”進行發酵,提高飼料的轉化利用率。在蝦苗3cm左右時如果體表出現很多黑點,使用硫酸銅進行預防,處理后一天適當加5cm左右水深的新水刺激蛻殼,在晚上使用“水產應激靈”或“解毒應激康”+“增效葡萄糖”增快蛻殼后的恢復速度和提高蝦苗的抗病力。

2. 應激性紅體:

癥狀:在蝦攝食正常情況下,突然下一餐基本不吃料;拋網檢查,對蝦腸道基本飽滿,沒有出現空腸空胃,肝胰臟輪廓清晰,表面偏紅,打開肝胰臟呈茶色或深黃色,對蝦活力可能有稍微偏弱,少部分對蝦整個體表出現紅色或深紅色;晚上使用電筒光照水面,出現大量蝦跳出水面追光現象,嚴重時整個塘80%的蝦都會跳出水面,就像下暴雨一樣。

流行情況:主要在高密度養殖的中后期易出現。

病因分析:隨著對蝦的逐漸長大,整個水體中對蝦的相對密度也日益劇增,維持水體的穩定難度不斷加大。當出現突然暴雨、降溫、高溫、突然進新水過量、使用藥物不當等都會造成整個水體的穩定突然變化,總之當水體中的藻類、水溫、鹽度、ph值、溶氧、有害菌激增等急劇變化后都會造成應激性紅體。

防治方案:加強日常的管理工作,注意天氣變化,嚴格記錄投料情況,并準點檢查料臺,以期即使發現問題。一旦出現應激性紅體,切忌盲目用藥處理,首先要分析清楚引起應激性紅體的原因。下暴雨會引起水體變濁、突然降溫、ph值降低、鹽度劇降等問題,繼而出現的應激性紅體,可以先使用“水速凈2010”或“強效黑土精”等對水體解毒凈化,接著使用“益潑安”穩定水質,水體ph值低于7.2時,補充“過氧化鈣”每畝4斤。水溫超過35℃引起的應激性紅體,循序漸進的提高水位至2.2米以上,增加中層增氧設備每三畝一臺。藻類突然死亡造成的應激性紅體,先使用“氧醫生”后再補充20-50公分新水后追肥,并使用“氨基酸肥水王”或“速效肥水膏”+“超濃縮活菌寶”穩定水色。低氧引起的應激性紅體,補充新水提高水位,晚上使用“粒粒氧”和“水產應激靈”。有害菌的激增引起應激性紅體,使用“本草神露”在水體保持長期的藥效。

3. 硬殼紅體

癥狀: 首先是當個塘體大規格蝦先出現病癥,一般在發病幾天前對蝦攝食量會突然增加,發病初期不會明顯減料,在天黑和早晨會出現少量游水,撈出病蝦檢查:硬殼,體表淡紅,空腸空胃,腸道變紅腫脹且內有積液,肝胰臟腫大表面變紅、打開肝胰臟里面變白腐爛,對蝦活力沒明顯變弱。發病中期減料明顯,拋網檢查有5%-10%出現病癥。發病后期基本不吃料,水色轉好,塘底發臭。病原為對蝦桃拉病毒(Taura Syudrome.Virus,簡稱TSV)。桃拉病毒有急性期和恢復期(慢性期)兩種病程,其癥狀有些不同。急性期感染常發生在幼蝦期,蝦苗放養至疾病防治池后(14一40天),會發生疾病防治蝦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達90%。病蝦不攝食,昏睡,體表色素擴散,肢體及尾部發紅。 殘存的蝦會轉為慢性感染,在下次蛻皮時會再次轉為急性感染。成蝦多為慢性感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其外殼有多處壞死區域。那些感染急性期殘存并處于蛻皮階段的個體表皮上會有多個隨機分布形狀不規則凹下的黑色素沉著損傷,這種癥狀是慢性期和恢復初期的特征。慢性期的蝦大多行為正常,經過蛻皮,病蝦會蛻掉帶有黑色斑點的外表皮。這樣的病蝦表皮沒有黑色斑點,不過有的蝦外表已有褪色的損傷。這些損傷可能是原先壞死區域的痕跡。

病因分析:

A.苗種質量較差。

B.養殖塘本身長期的病毒細菌積累,這是主要病因。

C.飼料中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毒素造成。

      防治方案:以預防為主,一旦出現病癥很難治療。

    (三)對蝦鰓部病癥

1. 腫鰓

癥狀:鰓絲腫脹,一般情況腸胃道均有料,不過基本均是半胃,肝胰臟輪廓清晰,打開呈茶色或深黃色,有些也有紫紅色滲出液;中后期夜間或凌晨容易出現缺氧;拋網檢查有10%以上出現腫鰓屬于嚴重情況;養殖過程中對蝦快速成長期很難加上料。

流行情況:從2cm的蝦苗到成蝦均會出現,現今的對蝦養殖品種均可能出現,雨季和高溫季節較為嚴重。

病因分析:

A.下雨使水體ph值過低。

B.塘底本身泛酸。

C.放苗前期石灰打底過量或本身為鹽堿地而又水色培得過濃造成長期ph值高于9.5

D.長期亞硝酸、氨氮過高,長期亞低氧。

      防治方案:腫鰓是一種常見病,只要找對病因對癥采取措施基本都可以治愈。下雨、塘底泛酸引起的腫鰓應及時補充生石灰,一般要保持水體的ph值高于7.2,并在第二天使用“本草神露”等消毒以防細菌感染。如果本身是鹽堿地和養過三造以上的不泛酸蝦塘,用生石灰打底每畝不能超過30斤,如果進水后測水ph值超過8.5的可以不用培水直接放苗,可以使用蝦片來補充餌料的不足。亞硝酸鹽、氨氮、溶氧的原因引起的,首先要使用解毒和增氧類的產品如“解毒護水王”“氧醫生”“強效黑土精”“速效降解靈”系列等后再來調控水質。

2. 黃鰓

癥狀:鰓絲腫脹并粘有雜物,鰓蓋呈黃色或深黃色,一般情況腸胃道均有料,不過基本均是半胃,養殖后期嚴重時也有少量出現空腸。肝胰臟輪廓清晰,打開呈茶色或深黃色,有些也有紫紅色滲出液;中后期夜間或凌晨容易出現缺氧;拋網檢查有10%以上出現黃鰓屬于嚴重情況;養殖過程中對蝦快速成長期很難加上料。

流行情況:從2cm的蝦苗到成蝦均會出現,現今的對蝦養殖品種均可能出現,長期養殖對蝦的土塘養殖后期尤為嚴重。

病因分析:主要是塘體老化使塘底的有害菌長期積累造成,也有少量的vc缺乏癥。

診斷方案:放苗前塘底徹底清淤,排干塘底暴曬5-10天后進水5-10cm浸泡2-3天,連續3次,以期達到恢復塘底有益菌群種。養殖過程中注意好全程預防,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劑如“EM菌源粉劑”“純化利生素”等,合理使用消毒劑。前期出現黃鰓,可以用顆粒狀的消毒制劑如“多效保底安”“溴氯海因”“三氯”等干撒到塘底,三天后補充“超濃縮活菌寶”或“高效活水菌”等生物制劑。中后期出現黃鰓,使用“45%苯扎溴銨”進行水體消毒后第二天進新水5-10cm,如果消毒后第二天水體表面死藻太多,可以先用“水底凈828”或“底改王”等凈水。Vc缺乏引起的黃鰓可以使用“維生素C”+“益潑安”處理。

3. 黑鰓、爛鰓

癥狀:鰓絲嚴重腫脹,并出現腐爛,其上粘滿雜物,鰓蓋閉合不嚴,對蝦呼吸困難,嚴重的肝胰臟輪廓模糊,打開檢查變白腐爛,并出現空腸空胃,減料嚴重。

流行情況:大部分的高密度養殖老塘中后期均不同程度出現黑鰓、爛鰓。

病因分析:主要是養殖前中期的腫鰓和黃鰓不及時處理而造成病情惡化,也有部分由于投料過量使塘底腐化變黑變臭造成。

防治方案:定期使用“多效保底安”+“顆粒水底凈”或“池底清”緩解塘底的有機質污染,如果病情惡化,拋網檢查超過20%出現病癥,并伴隨著缺氧,要及時出塘賣掉,否則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四)對蝦體表病癥

1. 紅須、斷須

癥狀:蝦須呈紅色或深紅色,且沒有自身的柔韌性,易斷。三公分以上的蝦須長度不正常,正常情況下蝦須要達到蝦的尾節部。

流行情況:從蝦苗到成蝦均有,且五公分以上的蝦基本都是紅須。

病因分析:水體弧菌含量超標、苗種本身種質退化、雨水太多、海區水質惡化、塘體老化均能引起。

防治方案:五公分以上的蝦須呈紅色,蝦活力正常,蝦在水中游動時蝦須呈自然弧形的彎曲,表明屬于正常情況,不用處理。五公分以內的蝦如果蝦須已紅到須的根部,且不夠長度、易斷時必須處理。可以進行水體消毒后第二天使用“強效黑土精”+“解毒護水王”。如果是下雨引起的應激性紅須可以使用“本草神露”后晚上使用“水產應激靈”。海區水質惡化造成的,進塘水必須經過過濾或消毒處理。塘體老化造成的,處理好塘底才能進水放苗,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顆粒型的改底、消毒產品。

2. 紅腿

癥狀:蝦游泳足呈紅色或深紅色,蝦活力正常,一般情況下攝食量有所減少。

流行情況:從蝦苗到成蝦均有,到中后期水體亞缺氧、水質惡化等基本都會出現紅腿。

病因分析:

A. 細菌感染引起。

B. 暴雨應激引起。

C. 高溫引起。

D. 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案:五公分以內的蝦苗細菌感染引起的可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成蝦紅腿主要注重塘底消毒,可用顆粒消毒劑對塘底消毒,并經常使用底質改良劑如“多效保底安”“顆粒水底凈”“池底清”“特效底改”“超級底凈”等。暴雨引起的紅腿在雨后使用“解毒護水王”或“益潑安”+“水產應激靈”。高溫引起的紅腿可以提高水位,并注意晚上補充增氧劑。中后期注意調控水質、增加水體溶氧量、經常換水。

3. 體表黑點

癥狀:蝦體表面出現針眼大的黑點,蛻殼困難,對蝦攝食量小,蝦體色偏深偏暗,活力較弱。

流行情況:以五公分以內的小苗為主,主要在早春三四月份高位池常見。

病因分析:

A.苗種較差,以本地土苗為主的高密度養殖,基本都有此情況。

B.前期進水消毒處理不徹底,水體中的寄生蟲較多。

C.前期水體不夠肥,水體中的藻類不夠豐富。

防治方案:高位池高密度養殖盡量使用一代苗和二代苗。過濾系統不好的進水后要使用“30%三氯異氰脲酸粉”每畝5-10包,使水體達到澄清見底為準。前期肥水較困難的塘在肥水前可以先使用沸石粉每畝50-100斤凈化水后再肥水。出現黑點還沒有空腸空胃、游水面時,可以用“二氧化氯”處理,第二天使用“蛋氨酸碘”,并加入經消毒處理過的新水5-10公分。

4. 肌肉白濁

癥狀:腹節肌肉發白,離水蝦體易形成彎弓,早上或傍晚停機喂料時游出水面。

流行情況:高位池高密度養殖常見,尤其是高溫季節。

病因分析:

A.使用飼料營養配方不平衡或使用劣質飼料。

B.水溫過高,超過35℃,造成對蝦代謝過快,使對蝦自身需氧量提高。

      C.養殖密度過高。

防治方案:選用有信譽的大廠料,不要輕易更換飼料牌子。在高溫季節注意加深水位至2米左右,晚上補充增氧劑和葡萄糖。盡量控制養殖密度,高位池每畝放苗不超過10萬尾。

(五)對蝦體內病癥

  1.  空腸空胃

  癥狀:腸胃內沒有食物,嚴重的出現游水。

  流行情況:從苗種到成蝦均可能出現。

  病因分析:

  A.細菌病毒感染引起。

  B.水體變化過大應激引起。

  C.密度過高后期底部偷死引起。

  防治方案:根據不同原因引起采取不同措施。

  2.  肝胰臟紅腫

  癥狀:肝胰臟紅腫,打開檢查呈茶色或深黃色,嚴重的呈白色或淺灰色。

  流行情況:從3cm的蝦苗到成蝦均可以出現。

  病因分析:

  A.細菌病毒感染引起。

  B.對蝦的自然特性,在3-6cm的蝦苗均可能出現肝胰臟紅腫,打開檢查呈茶色或深黃色屬于正常現象。

  C.中毒缺氧引起突然的肝胰臟紅腫。

  防治方案:根據不同原因引起采取不同措施。

  3.  肝胰臟紫紅

  癥狀:從表面看,肝胰臟輪廓清晰,打開檢查內有紫紅色的浸出液。

  流行情況:從3cm的蝦苗到成蝦均有。

  病因分析:

  A.苗種本身攜帶病毒。

  B.池塘本身的細菌病毒積累很嚴重。

  防治方案:苗期出現此癥狀并伴有空腸空胃、游水情況的基本不用處理直接排掉。6cm以上的中蝦出現此癥狀但攝食正常可以控制,使用“蛋氨酸碘”+“聚維酮碘”處理,每10-15天使用一次。

(六)對蝦偷死病

1. 土塘偷死

癥狀:增氧機底出現死蝦,一般死蝦腸道均有料,肝胰臟腐爛變白,低氧、亞硝酸鹽造成的一般是軟殼,細菌性引起的一般頭胸甲有白斑、硬殼,底部有機質過多、腐化造成的一般是黑鰓、爛鰓。

流行情況:一般養殖中后期均可出現,冬棚養殖尤其嚴重。

病因分析:

A.日常管理不到位,各水質理化指標嚴重超標。

B.塘底老化,底部腐化嚴重。

C.水體中細菌積累超標。

D.對蝦長期處于亞低氧狀態。

防治方案: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

2. 高位池偷死

癥狀:養殖中后期排污區出現死蝦,嚴重時增氧機底也有死蝦。一般死蝦腸道均有料,肝胰臟腐爛變白,有些頭胸甲出現白斑,鰓部腫脹。

流行情況:一般養殖中后期均可出現,高溫季節尤其嚴重。

病因分析:

A.中間排污系統較差,排污不徹底。

B.水體中細菌積累超標。

C.苗種本身造成。

D.過度使用劣質微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

防治方案: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

3.  空腸型偷死

癥狀:整個蝦體正常,活力好,體色偏白不透明,肝胰臟輪廓清晰,但其內已經開始病變,空腸但腸道沒積液。這兩年普遍流行,長期死亡量很大,是影響養殖產量的主要原因。

病因分析:目前還沒有定論,主要解決方案是魚蝦混養。低鹽度養殖區可套養草魚,在蝦苗3公分時每畝可套養0.5斤草魚100條左右;高鹽度養殖區可套養金鯧,在蝦苗3公分時每畝可套養5公分金鯧100條左右。

(七)對蝦中毒

1. 缺氧:

癥狀:亞缺氧時,晚上用電筒光照射,很多蝦趨光跳出水面,嚴重時人輕輕走到塘邊都會造成對蝦受驚跳出水面。早晨吃料明顯減慢或減少。一般在晚上10點以后到早晨8點以前均可出現缺氧,缺氧時,大量對蝦在水體中上層繞圈游動,嚴重缺氧時大量對蝦沒有規則的在水面緩慢游動,肝胰臟紅腫,鰓部微微張開。

流行情況:從4cm以上的到成蝦均有可能出現缺氧,高溫季節尤其嚴重。

病因分析:一般水體溶氧低于2.8mg/l時,對蝦就會出現缺氧癥狀。

防治方案:亞缺氧時,注意加深水位,補肥培養藻類(水體中70%以上的溶氧靠藻類提供),減少投料量直到水體溶氧完全恢復正常為止。對蝦缺氧浮頭時,可以使用“粒粒氧”與“增效葡萄糖”全塘潑灑,并增加增氧設備,一般30分鐘內對蝦能游入下水層恢復正常。一旦出現對蝦一排排靠邊排隊的現象是嚴重缺氧,不能再做任何處理措施,必須立即出塘賣蝦。

2. 氨氮中毒

癥狀:表面看與對蝦缺氧很類似,游水面的蝦癥狀與缺氧基本一樣,所以判斷對蝦游水面的時間是關鍵。一般是在天黑前,較弱的蝦浮出水面,尤其是剛蛻殼、爛鰓黑鰓的(水質正常情況下剛蛻殼、爛鰓黑鰓的不會游出水面)。拋網檢查,對蝦蛻殼較多,且硬殼時間較長。一般氨氮中毒比較突然,在中毒前,對蝦攝食量沒有明顯減少,一旦采取不當措施會造成嚴重損失。

流行情況:養殖中后期均可能出現。

病因分析:水體中總氨氮超過6mg/l可能出現氨氮中毒,高溫季節無風悶熱天氣最易發生。

防治方案:一旦天黑之前突然出現對蝦游水面,不要盲目地認為就是缺氧,一定要先測定水體中的各理化指標。如果是氨氮超標,其他理化指標正常,就可確定為氨氮中毒。首先使用“解毒護水王”每畝1瓶加“水產應激靈”“增效葡萄糖”每畝各1包,接著先采取大換水,換水量在8個小時內要達到50%以上,,一般在2個小時內要使游水面的正常蝦游入下層水恢復正常,否則立即出塘賣蝦。氨氮中毒時切忌盲目使用增氧劑、泛底的底改、消毒劑。

3. 亞硝酸鹽中毒

癥狀:對蝦攝食逐漸減少,鰓絲略微腫脹,軟殼較多,較易出現缺氧情況。

流行情況:一般在低鹽度養殖區域養殖中后期常見。

病因分析:養殖密度過高,投料過多。

防治方案:控制放苗密度,嚴格控制投料量,中后要求在一個半鐘內吃玩。一般ph值超過8.0,亞硝酸鹽高于0.6mg/l時,容易出現亞硝酸鹽造成的軟殼死底,可以使用“解毒護水王”或“益潑安”經行解毒,使用“水產應激靈”+“增效葡萄糖”提高蝦的活力,接著才能著手降解水體中的亞硝酸鹽。

4. 藥品中毒

癥狀:不分白天黑夜,大量的蝦突然全塘游水面,且按照一定的方向繞圈游,半個小時后就有少量的爬邊死亡,死亡的蝦腸胃道飽滿,肝胰臟輪廓清晰,外觀呈紅色,打開檢查呈茶色或深黃色(屬于正常顏色)。兩個小時后大量的蝦爬邊死亡。

病因分析:水體使用含菊酯、敵百蟲、六六粉等劇毒的藥品造成。

防治方案:農藥中毒不嚴重,半個小時內少量軟殼蝦先游出水面,可以用阿托品處理,也可以使用“解毒護水王”或“強效綠威”+“增效葡萄糖”進行解毒。如果對蝦藥品中毒半個小時內大量蝦游出水面,應立即排水收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