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福利视频在线|免费看黄色app|精疲力竭1978|中国av在线免费观看|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毛豆

English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電話:020-31025260 
傳真:020-89232023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大觀園街8號202
  • 行業動態
2022年7月全國水產養殖疾病預測預報

20227

全國水產養殖疾病預測預報

7月伴隨著氣溫以及水溫升高,水產養殖也進入疾病高發季;同時多地陸續進入雨季,極易造成洪澇災害,引發多種疾病。根據近年同期全國水產養殖疾病測報數據和今年天氣情況,我們對 7月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提出雨季水產養殖防病措施建議,供參考。

一、易發疾病

7月水產養殖應該重點關注草魚出血病、鯉浮腫病、錦鯉皰疹病毒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性神經壞死病、刺激隱核蟲病、白斑綜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急性肝胰腺壞死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疾病。

(一)魚類疾病

1.草魚出血病: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病魚鰓蓋或鰭條基部出血,肌肉點狀出血、肝脾充血。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和四川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2.鯉浮腫病:病原為鯉浮腫病毒,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發病水溫為17℃30℃,尤其在20℃28℃易暴發。病魚上浮、聚堆游邊,眼球凹陷,魚種階段有時出現全身浮腫。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北京和內蒙古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3.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原為鯉皰疹病毒(又稱錦鯉皰疹病毒),主要危害鯉、錦鯉及其變種,發病水溫為18℃28℃。病魚停止游泳,眼球凹陷,鱗片有血絲,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泡,鰓出血并產生大量粘液或組織壞死。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安徽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4.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病原為鯉皰疹病毒型,主要危害鯽、金魚及鯽雜交變種,發病水溫為22℃28℃。病魚體色發黑,體表廣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鰓蓋、下頜、前胸和腹部最為嚴重,鰓絲腫脹,解剖后可見淡黃色或者紅色腹水,肝、脾、腎等器官腫大、充血,鰾壁出現點狀或斑塊狀充血。江蘇和湖北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5.病毒性神經壞死病:病原為神經壞死病毒,主要危害石斑魚、鱸、牙鲆和大菱鲆等海水魚類,發病水溫為 30℃32℃。病魚厭食,間歇性亂竄打轉、離群或側躺于池底,魚體畸形,體色發黑,頭部出血,眼球渾濁外凸,腹部膨大。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6.刺激隱核蟲病:病原為刺激隱核蟲,俗稱白點病海水小瓜蟲病”,主要危害大黃魚、卵形鯧鲹和石斑魚等海水魚類,發病水溫為22℃26℃。水體有機物含量高、水流緩慢、養殖密度過大情況下可誘發該病暴發。病魚體表和鰓出現大量黏液和小白點,鏡檢小白點可見有圓形或卵圓形、體色不透明、緩慢旋轉運動的蟲體。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二)甲殼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征:病原為白斑綜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對蝦和克氏原螯蝦,發病水溫為18℃30℃。病蝦停止攝食,臨死時在池塘邊水面游動。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天津、上海、江蘇和廣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2.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為十足目虹彩病毒1,主要危害對蝦、羅氏沼蝦、日本沼蝦、克氏原螯蝦,發病水溫為16℃32℃,蝦體長4cm7cm時最易被感染。病蝦肝胰腺萎縮,肌肉發白,鰓和足發黑。浙江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3.急性肝胰腺壞死病:病原為副溶血弧菌,主要危害對蝦,發病急,死亡率高。河北、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4.蝦肝腸胞蟲病:病原為蝦肝腸胞蟲,主要危害對蝦,發病水溫為24℃31℃。病蝦群體中體長差異大、個體瘦小、肝胰腺顏色深。江蘇等省份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二、雨季水產養殖防病措施建議

(一)雨季生產管理

1. 及時修補被雨水沖刷損壞的塘埂及設施。與外河水位差較高的池塘,應調節水位減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魚。

2. 洪水攜帶泥沙進入池塘,造成水體渾濁,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現象,應增加開增氧機時間,必要時24小時開機。

3. 降雨易導致水溫降低,魚類攝食減少,應適當降低飼料投喂量,防止飼料浪費和預防水質惡化,可在飼料中添加合法的飼料添加劑,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和抗應激能力。

4.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特別是防止雷擊、設施漏電、電線落水等引發的觸電意外。?

(二)災后復產管理

1.對災后死亡的水生動物要及時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死魚爛蝦等對環境造成污染,謹防水災次生危害的發生。及時清除池塘四周雜草及水體漂浮物,防止其腐爛污染水體。

2.及時修復受洪水淹沒的池塘和設施,迅速恢復正常生產。

3.加強災后防疫工作,做好養殖水體消毒,采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對池塘水體均勻潑灑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傷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性疾病。

4.穩步增加投飼量,飼料中添加合法的飼料添加劑,提高養殖品種抗應激能力。如果已經發生細菌性病害,需對癥用藥。

5.對池塘逃魚、應激死亡等情況進行觀察、判斷,摸清存塘量,根據市場行情和周邊苗種供應狀況,重新調整生產計劃,確定補苗計劃,及時補放苗種。

6.及時調控池塘水質,準備好生產物資,通過精細化管理,彌補洪水帶來的損失。生產的基本條件具備之后,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水質調控措施,使池塘水質保持肥活嫩爽,加強投喂管理和疾病預防,減少洪水等帶來的損失。


來源: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推薦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