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動態
如果家里的電腦運行不順暢,我們通常會選擇“系統優化”的方式以減輕電腦負荷。海水養殖池塘是一臺擁有超大內存的電腦(plus),每天所接收的信息和數據種類繁多,一旦“中毒”過甚往往只得“重裝系統”。人們日常的消毒和解毒工作,一如電腦工作者為電腦進行的“定期體檢”查毒、排毒類工作。所幸還好,養殖池塘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自濾“緩存文件”具有“池塘記憶力”,面對大多“惡意插件”的攻擊時也會得到天然“防火墻”的保護。
粗養池塘與精養池塘:
我們也可以說精養池塘是粗養池塘的優化升級版。粗養池塘對于環境、敵害、營養、捕食競爭者和病害控制程度低,當然其投入成本相對于精養池塘也較低。粗養池塘對氣候和水質依賴性強,仍然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魔咒。這種模式上的“系統優化”,相當于直接置換了臺電腦,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對于大水面養殖池塘意義不多。需要我們深思的是,大水面養殖池塘的養殖模式并不能代表未來水產養殖業的走向和發展。未來的水產養殖業必然遵循著綠色、集約、可控、高效諸多理念。當然,目前為止這只是個美好愿景,可也絕對不是天方夜譚。正如袁隆平前輩尚未登報時,誰能想象到糧食有多高產?
海水養殖的混養模式:
自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對蝦養殖流行性病害肆虐蔓延,海水池塘混養模式受到重視。混養模式也是池塘“系統優化”的一種,雞蛋不能總放在一個籃子里,合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使得養殖品種多元化,效益最大化。這種養殖模式風靡至今,但隨著養殖時間的推移限制因素也越來越多。過去20年間全球海水養殖產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人們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的沉重代價,水產養殖業向近海海域排放了大量的氮、磷、硫化物等。我們不止污染了海域,這些物質在淺海沉淀安家后,或以其它形式返回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有害藻華,缺乏競爭的敵害生物等。一直排放,一直回收,在很多養殖地區已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里除了混養品種的不盡合理之外,更多在于人們對于養殖動物的過度“關愛和呵護”。當然我們這個行業一直不乏先行者,對于“籃子魚”我們不甚了解,但我們知道它是如“清道夫”一般存在于池塘里的。它以滸苔、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緩解池塘自凈壓力同時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和食用價值。
經濟學和生態學功能:
海水池塘養殖的“系統優化”應由生物生產和生物生產凈化兩部分組成。生物生產指代著經濟效益,生物生產凈化指的是像“籃子魚”那樣的養殖動物。如果擺兩個話題給大家選擇,現實經濟效益重要還是可持續發展重要?選擇后者可為“道德婊”,選擇前者或成“拜金徒”,都很重要,誰再讓我選擇請自行入水。生物生產凈化,要引申到微生物生產凈化就好辦多了。實際上本人從來不會認為微生物在池塘里處于備胎地位,它是池塘養殖“系統優化”中不可或缺的“移動硬盤”。它是分擔者,是共享者,是成就者。這也是現階段北方大水面養殖最行之有效的緩解池塘及海域污染的解決方案之一。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系統優化”這個話題只可意會且任重道遠。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我并不是“環保小衛士”,但可持續發展真的很重要。關注生態環境,說白了就是關注大家日后的“錢袋子”。不斷完善和優化養殖系統刻不容緩,如果水產業也有接班人的話,那就為了接班人吧。
新聞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